對于自動化,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,且不少人準備或已進行自動化建設。但該如何對自動化改造和建設,知道的人應該很少。為此,專注行業二十幾年的廣州宏江自動化,為大家簡析自動化改造方式與途徑:
1、提高工廠的智能化
僅有自動化生產線和一大堆機器人,并不是智能工廠。作為智能工廠,不僅生產過程應實現自動化、透明化、可視化、精益化,同時,產品檢測、質量檢驗和分析、生產物流也應當與生產過程實現閉環集成。一個工廠的多個車間之間要實現信息共享、準時配送、協同作業。 一些離散制造企業也建立了類似流程制造企業那樣的生產指揮中心,對整個工廠進行指揮和調度,及時發現和解決突發問題,這也是智能工廠的重要標志。智能工廠必須依賴無縫集成的信息系統支撐,主要包括PLM、ERP、CRM、SCM和MES五大核心系統。大型企業的智能工廠需要應用ERP系統制定多個車間的生產計劃,并由MES系統根據各個車間的生產計劃進行詳細排產。
2、提高車間的智能化
一個車間通常有多條生產線,這些生產線要么生產相似零件或產品,要么有上下游的裝配關系。要實現車間的智能化,需要對生產狀況、設備狀態、能源消耗、生產質量、物料消耗等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和分析,進行高效排產和合理排班,顯著提高設備利用率(OEE)。
因此,無論什么制造行業,制造執行系統(MES)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。MES是一個車間級的綜合管理系統,可以幫助企業顯著提升設備利用率,提高產品質量,實現生產過程可追溯和上料防錯,提高生產效率。
3、自動化與信息化的融合
未來企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,彈性地調整產能,實現個性化定制,制造出智能的產品。這不能僅依靠自動化技術來實現,還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來解決業務層面的問題,為工廠賦予智慧,為市場決策、數據分析、判斷、調控、質量管控、售后服務等提供依據和支持。自動化必須與信息化結合才能夠發揮最大功效,否則單純的自動化是沒有意義的。
4、提高生產線的智能化
智能化生產線在我國制造企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,但必然是發展的方向。
在生產和裝配的過程中,能夠通過傳感器或RFID自動進行數據采集,并通過電子看板顯示實時的生產狀態;能夠通過機器視覺和多種傳感器進行質量檢測,自動剔除不合格品,并對采集的質量數據進行SPC分析,找出質量問題的成因;能夠支持多種相似產品的混線生產和裝配,靈活調整工藝,適應小批量、多品種的生產模式;具有柔性,如果生產線上有設備出現故障,能夠調整到其他設備生產;針對人工操作的工位,能夠給予智能的提示。
5、提高裝備的智能化
制造裝備經歷了機械裝備到數控裝備,目前正在逐步發展為智能裝備。智能裝備具有檢測功能,可以實現在機檢測,從而補償加工誤差,提高加工精度,還可以對熱變形進行補償。
以往一些精密裝備對環境的要求很高,現在由于有了閉環的檢測與補償,可以降低對環境的要求。智能裝備一個最基本的要求,就是要提供開放的數據接口,能夠支持設備聯網。